03
2023
-
09
【技师风采】冷作老张的热血生涯——记成套分公司高级技师张伟
作者:
寻常之旅不乏暖阳,平凡之路亦有繁华。在海声,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,用双肩扛起责任,用实干践行担当;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深耕细作,创造出不凡的业绩;他们勤学苦练、刻苦钻研,用争创一流的信念和行动诠释“强技传技、敬业专注、严谨精益”的海声工匠精神;他们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,用丰富经验和创新精神助力海声高质量发展。
为喜迎海声公司55周年华诞,5月份起,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“技师风采”专栏,让我们一起随着他们的步伐,聆听他们的故事,看他们是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精神、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。本期走进成套分公司高级技师张伟。
当笔者走进冷作工房,点焊发出的嗞嗞声不绝于耳,砰砰的榔头敲击声回荡在整个工房。而坐在工作台前的张伟,却仿佛置身静谧之所,心无旁骛地研究着手上的零件……
即将退休的张伟是成套分公司一名冷作工,冷作工是一个易懂难精、技术含量高的工种,好的冷作工需要在毫厘之间下功夫;它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种,“冷作工、冷作工,榔头敲不停,噪音振耳聋”,一句顺口溜生动地道出了这个岗位的艰辛。然而,自1985年分配到冷作岗位以来,张伟深深扎根这片土壤,从青葱少年到鬓染霜花,躬身一干就是38个春秋。凭着一腔工作的热血,以及肯钻研、肯吃苦的精神,他也逐渐从学徒转变为师傅,从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,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声工匠。
工作中,张伟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“让人放心”!在分公司总经理覃金勇眼中,张伟是妥妥的分公司“一宝”,他不仅技术过硬,而且从不计较、任劳任怨,分公司的一些急活、难活总会习惯性安排给张伟,而张伟也总能不负众望。由于经验丰富,张伟经常会参与一些复杂零件的工艺可行性评估,并总会给出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,合作过的工艺人员提起张伟,无不交口称赞。
“以学好技术、干好工作为光荣”,这是回顾工作生涯,张伟最大的感触。技术不行,把零件做错,尤其是做成废品,在他看来是非常丢脸、非常内疚的事情。所以,张伟十分重视自我学习提升,而且喜欢与冷作同事以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。与此同时,一丝不苟也成为张伟一贯的作风,每一个到他手中的零部件,他总会严格按照图纸要求,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,保证加工质量。
在一般人眼里,冷作工干的是粗活、累活。而张伟认为,冷作确实是体力劳动,但更是一个细活、巧活,在体力劳动中多动脑筋、多想办法,不仅可以少流汗,而且能提升质量、提高工效。因此,工作中张伟非常注重思考、注重摸索、注重总结。
在某产品缆盘加工过程中,为了解决端板在焊接及热处理后变形大、校正困难等问题,张伟积极与工艺人员沟通并革新工艺方法,较好地控制了焊接及热处理后端板的变形量,降低了校正难度,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,该革新项目也获得了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。
在某产品支架导板加工中,面对零件数量少,开模成本高,手工整体制作困难等因素,他冥思苦想,大胆采用曲面分瓣法,解决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难点,圆满达成设计要求,得到了设计人员充分好评。
在某外协浮体零件加工和拼装组焊中,针对产品体积大、重量大,流线型校正费力又费工的特点,他边做边摸索,先后自制出多种“土”工装,后与工艺人员探讨优化为正式工装,不仅使装配效率成倍提高,而且确保了装配过程中水平翼板与侧翼板母线的平行度,满足了非常高的精度要求,得到客户高度赞扬,为公司赢得了声誉。
在提高自身本领技能的同时,张伟还十分注重“传帮带”,将关键技能和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,手把手培养出了黄汉丰、孙军、高其龙等冷作骨干,提高了分公司冷作团队的整体实力。而其最小的徒弟宋坤林,在他的用心用情培养下,也快速成长为分公司青年员工中的佼佼者。
在徒弟们眼里,张伟不仅教技术、教经验,而且教态度、教作风,并且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。让宋坤林至今非常感动的是,刚入职不久的时候,由于他粗心导致某产品加工出错,分公司领导安排晚上加班返工。等到宋坤林吃完加班餐回到工房时,却意外发现本来没有加班安排的师傅张伟主动留了下来,帮助他分析出错的原因,耐心告诉他加工的方法和技巧,并带着他一起进行返修。自此之后,宋坤林对仔细消化工艺要求、工作不粗心不急躁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。
对于年轻工艺人员的相关请教,张伟也是有问必答、知无不言。一次,工艺人员卢宜找到张伟,请教卷筒的卷圆余量问题,张伟当即停下手中的工作,拿起粉笔就在地上演示了起来,直到卢宜把问题搞懂,让卢宜深受触动。
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,张伟说道:“我眼中的工匠精神,就是干一行、爱一行,只有爱上这个岗位,才会促使自己不断打磨技术,才会用心去钻研,才能在工作上获得成就感”。
最新动态
2023-09-06
2023-09-03
2023-09-03
2023-09-03
2023-09-03
2023-09-03
2023-09-03
2023-09-03
2023-09-03